
安放佛头需要多人帮忙。衡师20年来为附近地区的小庙塑了几千尊佛像,有不少在地震中损毁。

衡师为佛像上彩,他一干起活往往会专注地干上好几个小时。
衡师,是村里人对衡朝俊的尊称。
4月,四川绵阳梨家院村,年近七旬的衡朝俊老人坐在门前的核桃树下,咂着小酒和人聊天。身边立着十多尊未完工的水泥菩萨像,有观音、罗汉,还有各路叫不上名的神仙,这些塑像都出自衡老之手。
数十米外,绵阳市到北川的公路灾后重修,挖掘机轰鸣着将水泥翻起。
四川各地乡下,几乎村村都有寺庙。大地震后,不少小庙里的菩萨损坏,老人塑佛像的工作量稍增。但衡师说,大家忙着搞建设,大多数小庙现在都没多少钱,不可能大量更换。
衡师年轻时曾在德阳工作,后到过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厂实习,1961年厂子停工,衡师回到老家在生产队当会计。其后不久,他自学修表,带出的徒弟有105人。随着电子表的流行,修表生意越来越不景气。曾临过《芥子园画谱》的衡师改行塑起菩萨像。
“我的专业是雕塑艺术佛像,20年来塑了多少没法统计,几千个总是有的,安县、北川都有我塑的像。”衡师说,一年小两万的收入足以让老两口安度晚年。单个塑像价格从200元到500元不等,看做工,出钱少就粗点儿,出钱多,自然要做得精细。
制作工艺是固定不变的,打桩、造型、打磨、彩画———最后收钱。为防颜色脱落,客户通知提货前两天才进行彩画,院子里多个没彩画的塑像也是因为客户还没付钱,十八罗汉只拉走了十二位,剩下的等有了钱再来“请”。
衡师老家虽不是重灾区,但也有许多房子成了危房。衡师家幸运,没什么损失,但他还是牵挂老家。随着灾后道路扩建,衡师租住的小院面临拆迁,他也将结束这里的工作,回老家生活。
背景资料
地震中文物受损严重
5·12大地震中,四川省文物资源遭受重大损失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83处受损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74处受损,市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814处受损。那些不能列入保护单位的村级小庙宇,受损状况尚不计其中。